实时接收矩正的最新动态
了解产品信息

临床动态 | 矩正医疗助力江西省完成首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介入无植入” 治疗
2025/05/23

2025年5月2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彭小平主任医师带领其团队朱建兵主任医师、童一帆副主任医师、华经海副主任医师完成江西省首例冠状动脉血管重塑导管联合激光发生器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患者资料

男,50岁,主诉胸闷气促8天。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
入院检查:术前心电图提示:部分导联ST-T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术前心超提示,LVEF:65%;左房大。血液学检查提示:肌酸激酶 84.1U/L;肌钙蛋白T 5.61pg/ml;肌酐51.8umol/L。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过程

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右桡动脉,植入6F血管鞘,充分肝素化,送入多功能造影管分别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造影剂为确帕醇,手推4-6ml/次,取15帧/s。术中造影示: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前降支中段斑块形成,管腔30-40%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回旋支未见明显异常,远端血流TIMI3级,右冠迁曲,近中段管壁不光滑,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后降支中段可见局限性95%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向家属交待病情,经家属同意,并经彭小平主任医师,朱建兵主任医师、童一帆副主任医师及华经海副主任医师共同讨论决定干预后降支,沿右桡动脉鞘送入SAL1.0导引导管至右冠开口,分别送入SION导丝及微创导丝至右冠后降支远端,沿SION导丝先后送入2,0*20m预扩球囊及2.5*15mm刻痕球囊至后降支中段病变处10atm扩张,复查造影残余独窄<20%,退出微创导丝,后送入矩正医疗冠状动脉血管重塑导管(规格:2.75mm*20mm )至后降支中段病变处8atm扩张60s,复查造影未见残余狭窄,后降支远端血流TIMI3级。


背景介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纤维斑块形成或继发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典型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治疗以药物、介入或外科手术为主。

“小血管病变”指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狭窄性病变,其参考血管直径通常≤2.75–3.0 mm。此类病变因管腔细小、弹性差,介入操作难度较高,易发生支架贴壁不良、再狭窄或血栓形成,术后即刻管腔获得对于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介入治疗方法选择上,药物洗脱支架(DES)能够释放抗增殖药物,并提供径向支撑力,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导致的管腔狭窄,但其存永久植入物,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CB)贴壁释放药物后即撤出,对抗血小板治疗要求较低,但无法持续提供支撑力,容易出现血管夹层和弹性回缩。
矩正医疗的冠状动脉血管重塑导管(NVS)率先将光交联技术引入冠脉治疗领域,通过诱导血管中膜细胞外基质发生光交联反应,构建原位微交联结构,有效减少夹层产生和管壁回弹,撤出后不留任何异物,维持血管管腔的自然解剖和生理特性,无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能够真正实现“介入无植入”。


 关于矩正

面向未来的创新介入技术平台

杭州矩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矩正医疗’)创立于2021年,是国内首家掌握血管内光化学交联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血管介入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研发“介入无植入”的自然血管支架系列产品。矩正医疗总部位于杭州市未来科技城,在安吉拥有1700平方米生产基地。

未来,矩正医疗将持续秉承“介入无植入”的理念,研发新型介入医疗器械,以解决临床痛点为第一出发点,真正为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创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



准备好与我们合作了吗?

0.132237s